最近许多荟员都在和我们讨论关于2023年的"布局"。其实,往年此时此刻,向我们询问类似问题的卖家并不多,但是今年却有些不一样。一方面,随着疫情的结束,我们都有一种"百废待兴"的感觉,但是与此同时,大家看到今年许多的工厂和传统外贸订单与过往同期相比都有较大下滑,有的工厂甚至到现在还没有开工,同时国内包括深圳盐田港在内的各大港口空集装箱堆积如山,而上周美国、日本、荷兰半导体三大国集体限制对中国的半导体出口,也让许多电子产品或者与半导体、芯片相关的企业的供应来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这都让许多跨境电商的卖家对于2023年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有点拿捏不定。
无论大家现在是什么感觉,今年的机遇都将远远大于困难,但是,在中国经济真正恢复前,面对产业链转移等诸多问题,大家会发现身边跨境电商人的运营模式、企业发展思路、甚至运营地都已经在发生许多变化。
第一部分
亚马逊每单收取费用已经超过52%
上周,多家美国媒体争相报道的是亚马逊上调最新收费之后,亚马逊从卖家每个订单中收取的费用已经接近订单金额52%,而新品在亚马逊推广时,广告占销售额比重(ACoS)平均已到达55%,如果在此基础上考虑亚马逊收取的佣金、运费、仓储费,基本产品是白送出去的,而一旦产生退货,卖家则很有可能亏损。
第二部分
精品思路面对重重困难
其实以上问题并不仅限于亚马逊,而是几乎所有电商平台卖家都遇到的问题。但是,"不赚钱,只要能走量"就有机会,就可以做大,是几乎现在每一个跨境电商人的运营思路。正因为以"单个SKU的出货量"为标准,大家的运营思路开始走向一些极端,比如:
不断内卷降价
大笔投入广告
继续冒险做评价
但是,我们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以"量"取胜的前提,是"规模效应",再说的明确一点,没有以下基础,"走量"只会造成更多损失,而不会有"更好的明天"。这些基础是:
中国能够继续是全球工厂,全球的订单下给中国,这样单位商品的制造成本、运输成本都会非常低,如果全球订单从中国转移,那么虽然中国仍然可以生产同样的产品,甚至品质比其它地区更好,可是单位成本会大幅上升,从而失去成本优势
中国的人工成本与其它具有制造能力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更低,或者同等水平。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每个卖家公司的运营成本就会更高。
中国在土地租用、环保等方面的成本更低
大家想一下,以上优势在2023年是否我们还继续保持?如果没有,大家现在的成本只会上升,不会降低,"走量"的思路会让每一个企业进一步失去利润。
第三部分
铺货悄然兴起,只为降低广告费
巴基斯坦的卖家数量在去年已经攀升到了全球#3位。上周亚马逊拿下了印度在线支付的牌照,相信随着当地制造业的兴起,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卖家将进一步攀升。而他们的操作手法与美国卖家非常相似,就是海量铺货,不做广告,其平均一个店铺的Listing数量基本都是1000起步。美国科技行业火爆的新闻平台Gizmodo的报道证实了这一点,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美国卖家不再投放亚马逊广告。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方法,因为中国卖家多以单个商品(SKU)的销售排名(BSR)为标准,但是看一下类目排名靠前的SKU,大家应该不难看出,考虑广告成本和站内秒杀折后价格,基本很少有盈利的。针对类目海量铺货,在不做任何广告的情况下,每天每个店铺的曝光和出货量都不会小。
相信有荟员会问,这么大的SKU那要备多少库存?亚马逊能入仓吗?按照荟网对于美国卖家的了解,基本大部分卖家都是品牌经销商,他们手上的现货数量本身就非常大,同时他们会在亚马逊仓库对销售好的商品配备FBA库存,其余产品是自发货。而巴基斯坦和印度卖家,基本都是自发货。
另外,大家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亚马逊今年的招商重点是多SKU的大型线下商超和零售商。对于亚马逊而言,这些产品的品牌效应可以让FBA库存流转率明显高于不出名的品牌,同时这些品牌用亚马逊的仓库也可以大幅降低自己运营仓库的成本。
以下是亚马逊今年刚刚开店的Martha Stewart和Gap,大家可以点击查看到底他们的SKU有多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