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货对亚马逊卖家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一旦被卖家退货,可能会损失配送费用和退款管理费用,如果不核算清楚退货成本,及时找到原因并做出调整,后续的亏损可能十分惨痛。
怎么查亚马逊的退货订单一些新手卖家不太了解怎么查亚马逊的退货订单,小编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查看亚马逊退货订单的流程:
Step1:打开"后台",点击"数据报告"下拉选项中的"付款"后点击"交易一览";
Step2:在"交易类型"中选择"退款",时间期限选择"自定义日期范围"后面选择你要查的时间更新即可查看
亚马逊退货会产生哪些费用?
01退货取件费亚马逊上的FBA订单如果客户要求退货,一般的品类卖家是无需再付另外的费用了(FBA工作人员免费上门取退货件);但如果买家要求退货的产品是属于一些特殊品类,那么退货时亚马逊还需要额外向卖家收取退货取件的费用。
1. Apparel 服装;2. Watches 手表;3. Jewelry 珠宝;4. Shoes, Handbags & Sunglasses 鞋子,包包,太阳眼镜;5. Luggage 行李箱
也就是说,如果您被客户要求退货的产品是属于这5个类目中的一个,那么退货时候亚马逊还需要收取卖家一个退货费用,这个退货费用就跟这个产品当时的 Order Handling + Pick & Pack + Weight Handling 一样。
另外退货处理费是按照退货商品的尺寸和发货重量收费的,价目表如下(仅供参考):
02退款管理费FBA订单产生退货时,亚马逊会扣20%的佣金,退回80%的佣金给卖家,不管买家是部分退款还是全部退款,这20%的佣金则称为退款管理费。
在亚马逊,不同商品类型的商品退款管理费是有不一样的,根据亚马逊退款商品订单可以分为:媒介类商品订单和非媒介类商品订单。
媒介类商品(图书、音乐、影视)订单:
1)全部退款时,亚马逊将退还与原始订单相关的所有费用;
2)部分退款时,亚马逊会根据你向买家退还的商品价格的一定比例扣留交易手续费,仅向你退还最初收取的订单销售佣金的一定比例金额。
非媒介类商品订单:(会有6种情况)
1)全额退款,亚马逊收取的退款管理费为其销售佣金的20%或者低于$5;
2)部分退款,亚马逊会扣留原始订单相关费用的 20%作为退款管理费,对于退款的每一款商品,金额最多为 5 美元。
3)有关为软件和视频游戏订单发放部分退款,亚马逊还保留可变结算费。(对于专业卖家,不收取此费用。)
4)如果为订单中的单件商品退款,亚马逊将扣留最多 5 美元的退款管理费。
5)如果为订单中两个不同的商品退款,那么亚马逊为每个商品保留最高 5 美元的退款管理费,总金额最高为 10 美元。
6)当我们为多个同款商品退款时,亚马逊为该款退款商品保留不超过 5 美元的退款管理费。
如何计算退货费?
亚马逊的退货订单,对于卖家而言大概率不会产生利润,反而可能会造成损失。至于这笔订单损失了多少钱,到底怎么算呢?根据上文,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FBA头程运费+FBA配送费+退款管理费
退货费=(产品工厂价+头程)/汇率+亚马逊FBA配送费+佣金的20%+移除/弃置费用
PS:如果是服装、手表、珠宝首饰、鞋靴、箱包等类目的话,还需要承担买家寄回到FBA仓库的费用。
退货处理费是按照商品尺寸分段和发货重量收费的,价目表如下:
移除/弃置订单费用是也是按照商品尺寸分段和发货重量收费的,价目表如下:
假设A产品的工厂价为20元,头程是8,美金汇率为7,产品售价16美金.那A产品不可再售的情况下,退货成本占到售价的多少呢?
A产品的退货成本=
(20+8)/7+3.28+16*15%*20%+0.52= 8.28 美金
A产品不可再售状态下,A产品的退货成本占到售价比例约为51%原文转载:http://fashion.shaoqun.com/a/1201440.html
ftw:https://m.ikjzd.com/w/355
亿邦动力:https://m.ikjzd.com/w/1536
flight club:https://ikjzd.com/w/2730
亿恩网:https://m.ikjzd.com/w/1461
宋春雷:https://m.ikjzd.com/articles/134674
拼多多倒闭:https://m.ikjzd.com/articles/116266
跨境通:https://m.ikjzd.com/w/1329
6pm:https://m.ikjzd.com/w/317
jp.mercari.com:https://m.ikjzd.com/articles/143119
2023年风口行业亚马逊跨境电商,3个秘籍祝你成功出海:https://www.ikjzd.com/articles/1608709665094844417
2023 年 1 月亚马逊畅销商品和热门商品:https://www.ikjzd.com/articles/160874392699268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