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7日星期三

中国新冠疫苗研制能否领跑全球抗体新冠肺炎

中国新冠疫苗研制能否领跑全球抗体新冠肺炎


  最新公告产生轰动效应 疫苗专家认为前景可期

  本报记者 赵觉珵

  自从22日陈薇院士等多位专家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中国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取得积极成果的论文后,连日来有关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新冠疫苗最新成果引发高度关注。25日上午,在香港上市的一家内地生物科技企业发表公告称,该公司和陈薇院士团队联合研发的Ad5载体新冠疫苗接种后28天可耐受,值得继续研究。到底目前中国这一疫苗研制进展到什么程度,是否可以认为中国在新冠疫苗研制方面已经"领跑全球"呢?针对这些问题,《环球时报》记者25日采访了国内专家。

  一则公告再掀新冠疫苗关注热潮

  该论文披露的中国团队研制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人体试验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一期临床108名志愿者全部有显著的细胞免疫反应,这是世界首个在学术期刊上发布的新冠疫苗人体临床试验数据。根据上述生物科技公司公告发布的论文摘要,"Ad5载体COVID-19疫苗接种后28天可耐受,并具有免疫原性。健康成人中,对新冠病毒的体液反应在接种后第28天达到峰值,接种后第14天产生快速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我们的发现表明,Ad5载体COVID-19疫苗值得进一步研究"。

  《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22日也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了这则消息,他表示,这一新冠病毒疫苗的人体试验结果发现,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且能够诱导快速的免疫反应。"这些结果代表着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疫苗专家陶黎纳2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发表的新冠病毒疫苗人体临床试验结果,也是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的全球首秀,结果相当乐观。

  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于3月16日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并于当日20时18分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一期临床试验108名志愿者,自3月16日起陆续接种疫苗。二期临床试验508名志愿者,于4月12日启动,是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专家解读论文核心信息

  面对疫苗研究这么专业的领域,论文中包含着哪些核心信息呢?陶黎纳分析称,上述论文刊登了所有108名一期志愿者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证据,相比之下美国莫德纳公司在网站上披露了1/3的数据,前者的严谨性高于后者。此外,这一论文还首次报告了重要的细胞免疫。陶黎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以往的新冠病毒疫苗信息披露通常只谈抗体,但抗体只是人体对微生物免疫的两大机制之一,另一大机制是细胞免疫,可以清除感染病毒的细胞。针对SARS、MERS和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研究发现,针对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增加是暂时的,并且在患者恢复后迅速下降,而特异性的T细胞应答在免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理由认为,如果疫苗能同时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那么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作为新冠病毒疫苗的一期临床试验,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安全性检验是主要目标之一。论文显示,在108名(低、中、高剂量组各36人)受试志愿者中,有30名低剂量组、30名中剂量组和27名高剂量组成员报告了在接种后7天内出现至少一种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发烧、疲劳、头痛和肌肉疼痛等。在所有不良反应报告中,大多数报告都是不良反应为轻度或中度的,并且在接种后28天内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

  陶黎纳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虽然看到不少志愿者都报告了不良事件,但由于缺乏安慰剂对照组,无法判断这些不良事件是否是疫苗引起的。根据经验推测,预防接种不良事件中真正归因于疫苗的不良反应,可能只占10%-30%,该疫苗的安全性是良好的。

  陈薇表示,这些试验结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结果表明单剂量的该腺病毒载体疫苗可在14天之内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使该疫苗有潜力被进一步研究。但她也同时表示,应谨慎解释这些试验结果。开发新冠病毒疫苗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并且触发前述免疫反应的能力,并不一定意味着该疫苗能够保护人们免于感染新冠病毒。

  陶黎纳认为,中国在新冠疫苗研发上依旧是领先状态,而且中国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等多条技术路线同时进行,可以说是双保险。不过,他也强调,疫苗后续研制仍有一些难关需要突破,仍有不可预测的地方。

  外交部回应"中方窃取美疫苗研究成果"

  针对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上周日有关美国将是全世界第一个有能力生产新冠病毒疫苗的国家,中国正在"窃取"美国相关研究成果的说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25日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美方的说法毫无根据。事实上,中方在研发新冠病毒疫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中国支持各国就新冠肺炎疫情加强信息分享,交流防控有益经验和做法,开展疫苗药物研发等领域国际合作。赵立坚强调,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不是中美之争,而是人类与病毒之争。哪个国家率先完成疫苗研发并投入使用都是对人类抗击疫情的积极贡献。我们也期待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推进疫苗研发等全球抗疫合作添砖加瓦,共同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疫苗后续研制进展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4月25日,陈薇院士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直播活动"上透露,新冠疫苗二期临床试验的508名志愿者已经注射完毕,正处于观察期,如果一切顺利,将在5月份揭盲。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此前表示,确定疫苗的有效性还有三期临床试验,需要受试者的样本量更大,规模都是好几千,有的甚至上万人。对于一般的传染病,一般要观察一个流行周期来确定它对易感人群的保护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